2025-02-13 09:03:58
pSznSpZiGTMhDbJz
一、冰雪产业的发展
(一)以秦皇岛为例:构筑三维度发展模式
1. 拉伸长度,链条式发展
- 秦皇岛作为全国首批旅游城市,旅游资源虽丰富但季节性强,冬季旅游发展面临瓶颈。为壮大冰雪产业,当地在产品开发和产业链条上下功夫,通过“冰雪 + 旅游”的方式延长冰雪产业链。以天女小镇滑雪场为例,这里不仅有雪场,还配备冰雕、客栈、山野农场等多样业态,游客上午滑雪下午还能登山,享受到吃住行游购娱全方面的冰雪特色服务,满足了散客、家庭游、团队游等不同群体需求。目前秦皇岛已建成多座真冰滑冰馆、滑雪场、嬉雪场和室外冰场,并且打造了长城冰雪、滨海冰雪、乡村振兴3条冰雪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构建多元化冰雪体验场景,增加了冰雪产业的长度,吸引游客停留更长时间,提高消费金额。
2. 拓展宽度,融合式发展
- 以冰雪旅游为基础,秦皇岛加大冰雪赛事的举办承办力度,并开展冰雪嘉年华系列活动。例如在河北省第五届冰雪运动会期间,来自全省各地的众多运动员、教练员和服务人员汇聚秦皇岛。当地政府抓住机遇,推出跟着赛事玩冰雪、跟着赛事去旅行等六大主题冰雪活动,还提供涉及交通、住宿、餐饮、景区等多个领域的礼遇大礼包。同时,举办京津冀冰雪邀请、冰雪运动会等赛事,可以实现以赛引流、以赛聚人、以赛促旅、以赛招商的目标,开辟了冰雪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新赛道。而且当地每年举办秦皇岛之冬·欢乐冰雪季冰雪嘉年华系列活动,多个冰雪季活动此起彼伏,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促进了冰雪产业与旅游、文化等领域的融合,不断拓宽了冰雪产业的宽度,使冰雪产业走上融合发展之路,如2023年冰雪季45万人次参与冰雪运动体验消费,冰雪经济首次突破1亿元。
3. 提升高度,跨越式发展
- 秦皇岛为推动冰雪产业跨越式发展,在提升产业高度上寻求突破,大力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例如爱莱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阿诺斯压雪车性能不比国外进口的差,价格却只有国外压雪车的一半左右,还受到了天津龙曜城国际滑雪场的技术员好评并被购买。通过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部分产品达到世界顶尖水平,有助于提升整个冰雪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力,实现从低附加值的冰雪旅游向高附加值的冰雪装备制造等高端产业迈进的跨越发展,为冰雪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从政策与市场角度看发展趋势
1. 政策红利持续助力
- 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长期支持下,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成为重要发展战略。比如体育总局的相关工作方案提及深挖冰雪消费潜力、为青少年提供优质体育培训服务。这种政策导向将持续为冰雪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冰雪产业中,从场地建设、项目运营到人才培养等多方面促进冰雪产业的发展,预计到2025年中国冰雪运动产值将达1万亿。到2023年末,中国冰雪运动产值已达到8900亿元,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政策红利会不断推动产业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入该领域,促进冰雪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2. 初级向休闲度假市场过渡
- 中国将形成五大滑雪旅游目的地(北京 - 崇礼滑雪大区、吉林市滑雪大区、长白山 - 通化滑雪大区、哈尔滨 - 亚布力滑雪大区、阿勒泰滑雪大区),滑雪市场逐渐由初级体验市场向成熟的休闲度假市场过渡。这意味着冰雪产业将更加注重游客的深度体验和多元化需求,如提供更舒适的住宿、更高品质的餐饮、更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等。例如阿勒泰地区,除了提供优质的滑雪场地,还可能会打造传统蒙古族或哈萨克族文化体验项目,如民俗表演、特色美食节等与冰雪运动相结合,让游客不仅能滑雪,还能全方位感受当地文化旅游的魅力。各滑雪大区也将不断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提高服务质量和设施水平,以吸引更多的游客,进一步推动冰雪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促使冰雪产业相关的产业链不断完善和延伸。
3. 冰雪运动与旅游消费年轻化
- 随着时间推移,参与滑雪运动的“雪二代”将为中国的滑雪市场带来长远的人口红利。同时,年轻消费人群决定了新的消费方式、消费内容以及冰雪消费升级的方向,例如年轻消费者可能更热衷于接受滑雪文化、追求时尚的冰雪装备、参与滑雪社交活动等。此外,年轻人更喜欢尝试新的冰雪体验项目,像新兴的雪地摩托、冰上攀岩等。而且,以青少年为主的冰雪教育需求也在增长,促使冰雪产业在提供青少年冰雪培训课程、组建青少年冰雪赛事等方面不断发展,更加注重与年轻人的消费需求和兴趣点相结合,带动冰雪产业在产品设计、营销策略等方面朝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
4. 建设与服务标准化保障可持续
- 中国滑雪产业将广泛借鉴国际先进标准并结合自身特色完善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这对于冰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标准化的建设涵盖很多方面,例如雪场设施的建设标准,像雪道的坡度、长度、宽度应该满足一定的安全和体验要求,造雪技术的标准、冰雪装备的质量标准等。在服务标准方面,工作人员的培训、服务流程的规范等也将有严格的标准。例如雪场的教练要有相应的认证资质,滑雪装备租赁点的服务要有规范化的流程。通过建立和完善这些标准,可以提升整个冰雪产业的质量和形象,保障游客的安全和满意度,为冰雪产业的长期持久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群众冰雪赛事活动的方法
(一)参考“十四冬”群众比赛模式推广
1. 利用既有赛事模式
-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可鼓励地方参考“十四冬”群众比赛模式举办赛事。“十四冬”群众比赛于2024年1月13 - 14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赛区举办,设置速度滑冰、越野滑雪2个大项,4个小项,吸引了来自2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行业体协共410余名运动员、教练员参加。其比赛场地特色明显,选取呼和浩特市东河自然河面冻冰搭建,滑雪和滑冰场地融合至一处,并且毗邻居民区,河道周围分布多个休闲公园,方便居民观看天博tb综合体育。赛场周围设置了群众玩冰乐雪的游戏区,赛后场地对市民免费开放,这种模式让群众充分感受到全国冬季运动会氛围,创造了群众身边的冰雪运动的良好范例。其他地区可以借鉴这种将赛事与自然场地相结合、贴近群众生活空间的模式,举办如群众速度滑冰比赛、冰上马拉松等适合大众参与的冰雪赛事活动。
2. 调整适应本地情况
- 在参考“十四冬”模式时,各地应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特色。比如南方地区没有自然冰场的,可以利用人工冰场开展赛事;北方有山区的,可以多开展山地越野滑雪赛事。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也可以调整赛事的规模和投入。经济发达地区可以举办高质量、国际化的群众冰雪赛事,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从比较简单、低成本但趣味性高的冰雪赛事做起,如家庭亲子冰雪趣味赛、社区冰上趣味运动会等。同时,还要根据当地群众的运动习惯和偏好,比如内蒙古等马背上的民族地区,可以适当加入与马有关的冰雪活动元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冰雪赛事内容,做到因地制宜,激发更多群众参与冰雪赛事的热情。
3. 聚焦需求与安全保障
- 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提到要从聚焦群众多样化运动需求、服务冰雪经济发展、保障冰雪运动爱好者安全等三方面发力。要了解群众除了常规的速度滑冰、越野滑雪等项目之外,还有对新兴冰雪运动项目参与的需求,例如冰球、花样滑冰冰上表演等适合大众观看和参与的赛事。在满足需求的同时,安全保障不可忽视。赛事组织者要确保场地安全、设施合格,为不同水平的参与者提供合适的安全防护指导和设备。例如为初学者提供基础的滑冰辅助工具,并对冰场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包括冰面的厚度、平整性以及周边防护栏的稳固性等,以实现保障群众参与冰雪赛事活动安全又有趣味性、多元化的目标。
(二)依托地方资源特色举办赛事
1. 挖掘自然与人文资源
- 许多地方都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可以利用来举办群众冰雪赛事。例如拥有广袤森林资源的地区,可以开展森林越野滑雪赛事;靠海的冰雪地区,可以打造滨海冰雪赛事。像河北秦皇岛既能结合长城元素打造长城冰雪体育旅游线路,举办相关的群众冰雪赛事,又能利用滨海资源开展滨海冰雪运动赛事。在人文方面,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冰雪地区可以举办带有文化主题的冰雪赛事,如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期间就举办多种民俗文化与冰雪运动相结合的赛事,其中包含国际冰雕比赛等,不仅展示了冰雪艺术,也融入了哈尔滨当地的文化特色,将传统文化与冰雪赛事活动融合起来,这样既能吸引更多人参与,又能推广地方特色文化。
2. 结合本地旅游资源推广
- 各地的旅游景点在冰雪季也可以成为群众冰雪赛事的举办场地。以锡林郭勒盟为例,这里有丰富的冰雪资源,其文体旅游广电局公布的2024 - 2025年大众冰雪季包括38项赛事活动。当地著名的旅游胜地或者特色景区可以与冰雪赛事相结合,例如在景区内设置小型冰雪赛道或者冰上游乐竞赛场地,开展比如冰上亲子赛或者景区滑雪趣味赛等活动。这种将群众冰雪赛事与旅游景点结合的方式,可以借助旅游景点的人气吸引更多群众参与赛事,同时也能增加旅游景点的美誉度和吸引力,为地方的冰雪旅游经济带来更大的活力,带动冰雪产业的协同发展,实现以赛促旅的目的。
(三)多样化赛事组织方式
1. 室内外结合与四季化运营
- 针对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和冰雪资源情况,采取室内外结合举办群众冰雪赛事的方式。在北方,冬季室外冰雪资源丰富,可以大规模举办室外冰雪赛事,如室外速滑公开赛、露天越野滑雪赛等。而在南方或者北方非冬季季节,室内冰雪场地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如室内滑雪场可以举办不分季节的群众滑雪赛事,室内溜冰场开展花样滑冰表演赛等。有些大型的室内外综合性冰雪场馆,可以通过运营模式的创新,实现四季化的赛事供应。例如在夏季可以举办模拟冰上运动赛事,采用新型的仿真冰材料,既不受季节限制,又能满足群众对冰雪运动的需求,为群众冰雪赛事活动提供全年不间断的机会。
2. 分级与分类赛事设置
天博·tb体育官网入口
- 由于群众冰雪运动水平参差不齐,应设置分级分类的冰雪赛事。分级方面,可分为初学者、业余爱好者、进阶选手等不同级别。例如对于初学者,可以举办入门级的短距离速度滑冰赛,赛程较短、技术要求较低、强调参与性和趣味性;对于业余爱好者设置中等难度的赛事,如区域性的大众花样滑冰赛等;对于进阶选手则举办接近专业水准的赛事。在分类上,可以按照项目类型分,如冰上项目的单独赛事、雪上项目的单独赛事等,也可以按照年龄、性别等分类。像青少年冰上趣味运动会、女子冰球挑战赛等,这样能广泛覆盖不同的群众群体,满足各类人群的冰雪运动和赛事参与需求,提高群众对冰雪赛事活动的积极性。
三、国内外冰雪产业成功案例
(一)国内成功案例
1.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我国第一个以冰雪活动为内容的国际性节日,从1985年创立。它的成功首先源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20世纪80年代初哈尔滨冰灯就已闻名,并且当地群众滑冰等冰上运动盛行,在此基础上创立。其次它利用地域背景优势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冰雪文化。哈尔滨人将冰雪视为特色资源,不仅展示精美的冰雪艺术品,还不断注入新内涵。再者,它的目标群众多样化,为不同层次的人举办各种冰雪活动。在国际性冰雪体育比赛方面,有国际女子冰球邀请赛等活动;为市民举办万人上冰等系列活动;对青少年开展每人参加一项冰雪项目活动;在开展群众性冰雪体育活动方面,举办中小学生的各种冰雪运动会等。此外,通过冰雪节带动旅游城市发展,还伴随而生“冰洽会”,成为大流通、大经贸、上档次、上规模的大型盛会。它集冰灯游园会等多种活动于一体,吸引百万计的游客,经贸成交额逐年上升,成为向国内外展示哈尔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精神面貌的重要窗口,还与日本札幌雪节等并成世界四大冰雪节,成为世界著名的冰雪盛会,创造了独特的冰雪文化及旅游文化,带动哈尔滨成为特色旅游城市。
2. 秦皇岛冰雪产业案例
- 秦皇岛作为全国首批旅游城市,将季节性强的旅游劣势转化为发展冰雪产业的优势。其冰雪产业成功之处在于构筑了三维度发展模式。在产品开发上通过拉长产业链,按照“冰雪 + 旅游”的方式完善冰雪产业,建成众多冰雪场馆并构建出多条冰雪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形成业态齐全的冰雪产品格局,满足不同游客群体需求。在冰雪产业的宽度拓展上,以冰雪旅游为基础,